从“沙进人退”到“瓜果飘香”:民勤探索生态富民新路径
在甘肃民勤,这个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面包围的绿洲,防沙治沙的故事已经书写了几十年。如今,这片土地不仅实现了生态的改善,更通过蜜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甘肃民勤,这个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三面包围的绿洲,防沙治沙的故事已经书写了几十年。如今,这片土地不仅实现了生态的改善,更通过蜜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驱车沿101省道前行,在新城区辖内的大青山脚下,一排排白墙青瓦、房脊高挺、错落有致的村居院落映入眼帘,这便是新城区保合少镇水磨村。近年来,水磨村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有效激活“强村富民”内生动力,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上坪乡境内海拔高,气候阴凉,土层深厚,是礼县中药材主产区,极易适合党参等中药材生长。近日,走进上坪乡千亩党参种植示范基地,连片的党参郁郁葱葱、长势旺盛,淡黄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这喜人的长势,得益于当地实施的三大关键举措。
曾几何时,这口水量充沛、清冽甘甜的古井,是戴巷村人产业发展的心结。“好水是老天爷赏饭,可咱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守着‘金饭碗’就是端不起来。”戴巷村党总支书记曹士春说。
夏秋交际,甘肃成县沙坝镇的青山绿水间,核桃挂满枝头,连翘青果缀满山坡,中药材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一片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景象映入眼帘,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美景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沙坝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核桃、连翘、桔梗等绿色生态产业,积
盛夏时节,位于邹平市临池镇白云山片区中草药深加工产业园内一派喜人景象。连日来,该产业园累计收购白云山区野生艾草10余吨,产业园财务人员及时为村民们发放艾草收购款项,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这里务工的大多是本村低收入农户。“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让他们既能兼顾家庭,又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村民尚美美高兴地说:“我在这儿负责挖桃核,一天能挣100多元。这活儿能干三四个月,算下来能挣1万多元钱。”
近日,许昌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许昌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推进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砀山县程庄镇吴庄行政村陈楼自然村,一片百余亩的退耕还林地块,春季植树造林期间栽植的无絮杨树苗整齐排列,林下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郁郁葱葱,勾勒出一幅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成为程庄镇探索林下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27日晚,“红动丝路 杞聚精河”新疆·精河2025年第八届枸杞产业发展系列文商旅活动开幕。为期3天的活动内容满满,电商直播节暨产销对接会、精河枸杞地理标志产品溯源观摩、枸杞主题诗书画印作品展等轮番上阵,全方位展现精河县枸杞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成果。
崇左市天等县,这座藏身于桂西南群山之间的“中国长寿之乡”,凭借一颗火红的指天椒,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天等县地处广西西南部,隶属崇左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工业污染少,生态环境优越,年平均气温20.5℃,耕地富硒土壤达77.8%,非常适合各种绿色生态农作
6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系列报道,开篇以《湖北大悟:传承抗战精神谱写老区富民新篇章》为题聚焦曾作为新四军第五师抗战指挥中枢的大悟县,如今当地群众继承革命先辈精神,靠着茶叶等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为革命老区谱写崭新篇章的生动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6月26日起,《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首先带您走进大别山西端南麓的湖北孝感市大悟县,这里曾是新四军第五师抗战指挥中枢。如今,当地群众继承革命先辈精神,靠着茶叶等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
巴中市平昌县大茅坪林下中药材现代产业基地采用“林药共生”复合种植模式,林下标准化种植淫羊藿、玄参、茯苓、黄精、天冬等中药材500亩,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及采集等1600亩,实现每亩林地综合效益提升2倍以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这座藏身于桂西南群山之间的“中国长寿之乡”,凭借一颗火红的指天椒,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天等县地处广西西南部,隶属崇左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工业污染少,生态环境优越,年平均气温20.5℃,耕地富硒土壤达77.8%,非常适合各
“各位村民请注意,近期天气干旱,请大家节约用水……!”昔阳县东冶头镇东冶头村广播喇叭里又响起了村民们熟悉的声音。从山沟沟里的小山村,到现在远近闻名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东冶头村的蝶变之路离不开一个人的辛勤付出,那就是眭丽平。
近年来,拥有52万亩林地的屯留区,依托独特的地势条件、土壤环境、植被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连翘规模种植,做优林下富民产业,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翠海深处遍地“生金”。
今年开阳县米坪乡为保障富硒水稻品质,联合农业专家团队从选种育苗环节就严格把关,筛选适合富硒土壤生长、硒元素富集能力强的水稻品种,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确保产出的大米天然富硒、品质上乘。
提及枣庄,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或许是“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的千年风韵,或许是枣庄辣子鸡与菜煎饼的烟火滋味。而今,这座城市正以石榴为笔,书写着浓墨重彩的新篇章——勤劳的“石榴人”们用双手培育出年产值40亿元的富民产业,让石榴成为闪耀的地理标志产品。从古运河畔的桨声
6月18日,全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在临港区召开。来自我市相关市直部门以及各区市的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临港区以产业融合、科技赋能、市场链接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